存款准备金率还未见顶 仍有上调空间?
有分析师认为,存款准备金率在历史空前高位和全球高位下,未来可能的继续上调所诱发的银行资产结构被动调整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
■本报记者 王月金
面对高增长、高通胀经济形势,央行4月17日再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次上调在预料之中,未来几个月外部因素引发的输入性压力逐步成为通胀的主要动力,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
对商业银行影响适中
自4月21日起将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50个基点。上调后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分别达到20.5%和18.5%。不过,鉴于央行实施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各家银行的实际准备金率有所不同。
高盛亚洲宏观经济学家宋宇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此举将使央行从银行系统回笼资金约3500亿元。由于3月份CPI及实体经济增速反弹、大量央票到期、外汇占款较高(3月份将近4000亿元)以及温总理等高层领导人多次强调运用货币工具遏制通胀,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决定应在人们预料之中。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对中小银行的影响比较大,“此前就出现一些商业银行揽储现象,此次上调后,更多银行会加入揽储队伍。”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中国银行高级分析师温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次上调对银行直接影响并不大,但存款准备金率在历史高位和全球高位下,未来可能的继续上调所诱发的银行资产结构被动调整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
这将影响到银行的经营层面,从存款结构上看,目前银行存款短期化现象明显,各行活期存款大多占存款一半以上,而银行贷款大约70%属于中长期,这就很容易出现错配。一旦股市、房市,或是其他投资领域出现价格上涨,则这些资金很容易转出,从而对银行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但央行副行长胡晓炼4月19日在央行官网发文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对冲外汇流入投放的新增流动性,对金融机构的正常头寸并未造成大的影响,总体效应呈现中性。
可是,从现在的银行层面来看,由于资金收紧,很多银行减少了低收益的资产配置。例如,有很多购房人都在抱怨,现在银行的贷款利率大多不打折,有的银行甚至按照基准利率都不愿意放贷。
仍有上调空间
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虽然使商业银行承压,但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大体呈现出了“高增长、高通胀”的态势会否出现拐点还是未知数。
3月份CPI同比上涨5.4%,高于2月份的升幅4.9%,是2008年7月份以来的最大升幅,这一轮价格上涨因素还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实现全年4%左右的控制目标仍面临较大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本次上调准备金率预计可对冲3700亿元,从二季度需对冲规模增长看,央行将继续并用央票发行及提高准备金率进行常规性对冲。3月份物价压力上升,意味一度力度稍缓的三率(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组合拳,可能会再度加力,物价在5%上下波动会延续到三季度,外部因素引发的输入性压力逐步成为通胀主要动力。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上调空间。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目前国际社会对于存款准备金率也没有一个固定界限。他指出,中国在危机中使用了扩张性政策,推出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导致过多的流动性,但到底多多少也不确定。另外,使用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程度还取决于对准备金是否付息。
高盛预计,在二季度央行将像过去半年那样继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上调准备金率不会直接约束银行的放贷能力,收紧货币供应仍将主要依赖于直接的窗口指导,或间接的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与此同时,央行将允许人民币继续升值(折年率为6%),并上调利率(其预计二季度再加息一次,幅度25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