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历类 > 考研 >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入学考试大纲


1、水★

  1.1水和冰的物理性质

  1.2水分子及其缔合和冰的结构

  1.3水在食品中存在的状态

  1.4水—溶质的相互作用

  1.5水分活度和食品稳定性

  1.6分子流动性和食品稳定性*

  2、碳水化合物★

  2.1单糖

  2.1.1分类命名

  2.1.2最重要的单糖

  2.1.3单糖的结构(开链、环状、构型、异构)

  2.1.4单糖的旋光性

  2.1.5单糖的物理化学性质(官能团)

  2.2低聚糖

  2.2.1低聚糖的生成与聚合度范围

  2.2.2低聚糖的性质(与单糖和多糖的区别)

  2.2.3低聚糖的种类及重要的双糖

  2.2.4 其它低聚糖(功能性的低聚糖)*

  2.2.5 糖和低聚糖在食品中的功能及应用

  2.3多糖

  2.3.1 一般性质

  2.3.2淀粉(糊化、老化、水解)

  2.3.3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2.3.4果胶物质(分类、凝胶)

  2.3.5多糖的功能

  3、脂类(质)★

  3.1脂质的定义及分类

  3.2脂肪的化学结构与种类

  3.3脂肪酸及脂肪的性质(塑性、稠度、皂化、加成、氧化酸败等)

  3.4食品热加工过程中的油脂变化

  3.5油脂的乳化

  3.6脂肪自动氧化的机制及其控制

  3.7类脂*

  4、蛋白质★

  4.1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及结构(蛋白质的空间构象)

  4.2氨基酸及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4.3蛋白质的提取、分离与测定*

  4.4蛋白质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4.5蛋白质的改性

  4.6食物体系中的蛋白质(肌肉、乳等)

  5、酶★

  5.1酶的化学本质和作用特点

  5.2酶的命名和分类

  5.3酶的作用机制

  5.4酶活力的测定

  5.5酶浓度和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5.6温度和pH 对酶作用的影响

  5.7水分活度对酶作用的影响*

  5.8抑制剂和激活剂对酶作用的影响

  5.9食品加工中重要的酶(淀粉酶、果胶酶、蛋白酶、脂肪酶等)

  5.10固定化酶*

  6、维生素与矿物质★

  6.1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定义

  6.2脂溶性纤维素和水溶性纤维素

  6.3纤维素在食品中的保留

  6.4 矿物质化学的基本原因

  6.5影响食品中矿物质成分及其生物利用率的因素

  7、食品的色泽

  7.1吡咯色素、多烯色素、酚类色素

  7.2其它天然食用色素、合成色素*

  7.3褐变

  8、食品的风味

  8.1风味的概念

  8.2味感及味感物质

  8.3嗅感及嗅感物质

  9、食品添加剂

  9.1 防腐剂(杀菌剂)

  9.2 抗氧化剂

  9.3 品质改良剂

  9.4 稳定剂和增稠剂

  9.5其他添加剂*

  注:★重点

  *非重点 参考书目:《生理学》,朱大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题型:单项选择、名词解释、问答题

  第一章 绪论

  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正反馈、负反馈调节系统。生理功能的各种调节方式。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第三章 血液

  血浆的主要成分及其功能,血浆渗透压。红细胞生成的原料和调节。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输血原则。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过程中心脏内压力、容积、瓣膜启闭和血流方向的变化。心音。心输出量的概念。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正常心电图的波型及生理意义。动脉血压的形成因素和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颈动脉窦、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性反射。

  第五章 呼吸

  肺通气的原理,胸膜腔内压的形成原理和意义。肺泡表面张力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血液气体运输的形式。理解CO2、H+和O2对呼吸的调节。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作用。胃的运动。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肾血液供应的特点。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水、葡萄糖的重吸收。肾糖阈的概念和意义。渗透性利尿,球管平衡,定比重吸收。清除率的概念、意义。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眼的折光机能,眼的调节,瞳孔对光反射。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耳蜗对声音频率的初步分析。眼震颤概念。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经典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后电位。中枢兴奋的特征。递质共存及其意义。体表痛、内脏痛和牵涉痛。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牵张反射。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功能特征。睡眠的时相。

  第十一章 内分泌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参考教材: 刘颖,马春荣主编 . 《机械设计基础》,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4

  课程内容(无标记章节一般了解、不考,打*号标记章节要求掌握,打**号标记章节要求重点掌握)

  0. 绪论

  机器与机构的概念;

  *从功能上对机器进行分类;

  *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构件、运动副及机构的概念;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和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速度瞬心的概念;

  机构速度瞬心的数目和瞬心位置的确定方法;

  速度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2.平面连杆机构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主要工作特性(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急回运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及极位夹角,压力角和传动角,死点位置)。

  3.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

  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其特性(熟悉什么是刚性冲击和柔性冲击);

  *利用“反转法”画平面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4.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齿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渐开线的性质及渐开线齿廓的特点;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应满足的条件(正确啮合的条件);

  *重合度、连续传动条件和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现象及最少齿数;

  *掌握斜齿轮的传动特点。

  5.轮系及其设计

  轮系的概念与分类,

  *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6.间歇运动机构

  *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和不完全齿轮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运动特点。

  7.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

  机械运转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调节方法,

  *飞轮的作用。

  8.刚性回转件的平衡

  刚性回转件的静平衡与动平衡的原理和条件。

  二、机械设计部分

  9.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零件常见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零件的疲劳强度、接触强度和工艺性的基本知识。

  10.联接

  螺纹的主要参数、常用类型及特点;

  *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计算和自锁的概念;

  **螺纹联接的防松方法;

  各种键联接的类型和特点。

  11.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材料选择的知识;

  *直齿圆柱齿轮受力分析与计算;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特点和受力方向的判断。

  12.蜗杆传动

  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蜗杆蜗轮受力分析与计算方法;

  蜗杆传动的散热方法。

  13.带传动和链传动

  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和特点;

  *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的有关基本知识;

  *带传动的打滑与弹性滑动的基本知识。

  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和特点;

  *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多边形效应)及引起的不良后果。

  14.轴

  了解轴的功用和类型,并了解轴的常用材料与特点。

  15.滑动轴承

  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结构和常用材料;

  *润滑的作用与润滑剂的类型;

  液体动压润滑形成的原理和条件。

  16.滚动轴承

  滚动轴承的类型和特点;

  *与滑动轴承的区别,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与轴承寿命的计算;

  轴承的润滑、密封与正确使用的基本知识。

  17.联轴器和离合器

  *联轴器与离合器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相同点与不同点;

  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种类与特性。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微生物学(第二版),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微生物学教程(第2版),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绪论(4学时)

  理解食品微生物的概念和内涵、微生物的特点及其应用。

  一、微生物与你和我

  二、多彩的微生物世界

  三、食品微生物的发展简史

  四、微生物的特点

  五、食品微生物技术

  六、食品微生物学与未来

  七、微生物的分类、命名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5学时)

  掌握原核微生物的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繁殖和培养特性;革兰氏染色的机制、意义,G+菌种G-菌细胞壁构造及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别;理解古生菌在食品工业中的潜在价值。

  第一节 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

  二、细菌的大小

  三、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四、细菌的繁殖

  五、细菌的培养特性

  六、食品中常见的细菌

  第二节 放线菌

  一、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二、放线菌的繁殖

  三、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四、放线菌的代表属

  第三节 几种其它类型的原核生物

  一、蓝细菌

  二、螺旋体

  三、立克次氏体

  四、衣原体

  五、支原体

  第四节 古生菌

  一、古生菌的分类

  二、古生菌的潜在价值

  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5学时)

  掌握酵母、霉菌细胞壁中特殊成分,单细胞蛋白,细菌、放线菌、酵母、霉菌的菌落特点比较, 理解真菌的类别和食品中的代表种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酵母菌

  一、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二、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三、酵母菌的菌落

  第三节 丝状真菌——霉菌

  霉菌的形态结构

  二、霉菌的菌落

  三、霉菌的繁殖方式

  四、霉菌的菌落

  第四节 真菌的类别和食品中的代表种类

  一、壶菌门

  二、接合菌门及食品中的代表种类

  三、子囊菌门及食品中的代表种类

  四 、担子菌门及食品中的代表种类

  五、半知菌类及食品中的代表种类

  第三章 病毒的形态与构造(2学时)

  掌握病毒的增殖、噬菌体及其实践意义,理解食品发酵中噬菌体防治、溶源菌的检出。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一、病毒的形态

  二、病毒的结构

  三、病毒的化学组成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一、病毒的增殖过程

  二、烈性噬菌体与一步生长曲线

  三、温和噬菌体与溶源性

  第三节 病毒的检出与定量

  一、直接法

  二、间接法

  三、病毒的培养技术

  第四节 噬菌体和食品发酵

  一、噬菌体的一般特性

  二、噬菌体的危害

  三、噬菌体与食品发酵

  四、噬菌体的防治措施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生长(4学时)

  了解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及所需的营养物质,掌握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选择性和鉴别性培养基及作用原理。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理解影响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理解食品中微生物控制的基本策略,理解灭菌、消毒、防腐等的异同。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一、碳源

  二、氮源

  三、水

  四、能源

  五、生长因子

  六、无机盐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一、光能自养型

  二、光能异养型

  三、化能自养型

  四、化能异养型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

  一、单纯扩散

  二、促进扩散

  三、主动运输

  四、基团转位

  第四节 培养基

  一、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二、培养基的种类及应用 章 微生物在食品环境中的生长及其控制(4学时)

  本章重点与难点:

  第五节 微生物的生长

  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法

  二、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第六节 影响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一、物理因素

  二、化学因素

  三、食品本身的抗菌物质和防御机构

  第七节 食品中微生物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一、几个基本概念

  二、食品中微生物控制的基本策略

  第八节 微生物的接种和培养

  一、实验室培养法

  二、食品生产实践中的微生物培养装置

  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4学时)

  掌握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及其能量代谢,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掌握微生物的主要发酵代谢途径,微生物代谢的主要调节机制,及其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第一节 微生物能量代谢

  一、化能异养菌的生物氧化与产能

  二、自养菌的生物氧化与产能

  第二节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

  一、分解代谢与大分子物质的降解

  二、合成代谢、生物大分子肽聚糖等的合成

  三、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关系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初级与次级代谢

  一、微生物的初级代谢

  二、微生物的次级代谢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控

  一、微生物发酵方式

  二、酵母菌与酒精发酵

  三、霉菌与柠檬酸发酵

  四、谷氨酸生产菌与谷氨酸发酵

  五、微生物发酵代谢中的调控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2学时)

  掌握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及其结构、特点和在细胞中的存在方式。 掌握基因突变的实质、类型、特点和突变机制。了解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学会依据微生物的遗传特性,设计工业微生物菌种的筛选程序,并能合理保藏所得菌种。

  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DNA作为遗传物质

  二、RNA作为遗传物质

  三、朊病毒和其他亚病毒的遗传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基因、质粒及转座子

  一、微生物的基因

  二、微生物的质粒

  三、微生物的转座子

  第三节 基因突变与遗传育种

  一、基因突变

  二、微生物育种

  三、基因工程

  第七章 微生物与与食品发酵 (2学时)

  了解在食品制造中的主要微生物的特征及其作用.。 掌握各种酿造食品或发酵食品的生产工艺及其要点。

  第一节 微生物与食品酿造

  一、 细菌与食品酿造

  二、 真菌与食品酿造

  三、 微生物与酿造酒

  四、 微生物与酿造调味品

  第二节 酿造食品中可能发生的微生物毒害

  一、 酿造食品中的霉菌毒素

  二、 酿造食品中的细菌毒素

  第八章 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及食品保藏(2学时)

  掌握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及途径,并了解其在食品中的消长规律和特点。了解食品中常见的细菌的种类及它们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掌握食品中细菌数量和大肠菌群的含义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 熟悉产毒霉菌的种类,以及霉菌及其毒素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第一节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及途径

  一、污染源及引起食品腐败的

  二、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途径

  三、食品中微生物的消长

  第二节 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的鉴评

  一、感官鉴定、化学鉴定及物理指标

  二、食品卫生的微生物学指标

  第三节 食品腐败变质

  一、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基本因素

  二、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

  三、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四、各类食品的腐败变质

  五、腐败变质食品的处理原则

  第四节 腐败微生物的防治与食品保藏技术

  一、 食品中腐败微生物的防治与食品保藏技术

  二、 食品综合防腐保鲜理论与技术

  第九章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性(2学时)

  了解食品安全性的概念,掌握细菌、真菌及病毒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一节 食品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一、食品安全性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细菌及病毒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一、 细菌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二、 病毒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三节 真菌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一、真菌毒素

  二、毒蘑菇分析化学试题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 化学分析, 占70%

  参考书:《分析化学》(上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五版

  第二部分, 仪器分析, 占30%

  参考书: 《仪器分析》,方惠群等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

  第一部分, 化学分析

  第1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述

  主要内容:

  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及分析方法分类

  滴定分析法概述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要求:

  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初步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基准物质的条件

  了解种试样的采集、制备及分解方法

  第2章 误差与数据处理

  主要内容:

  误差及其来源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显著性检验及可疑值取舍

  回归分析法

  要求:

  掌握误差的表示方法、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特点

  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运算规则及数字修约规则

  初步掌握数据取舍方法,显著性检验的含义和方法

  了解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与t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初步掌握回归分析法

  第3章 酸碱滴定法

  主要内容:

  酸碱定义、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换算;离子强度、活度系数和离子活度的计算

  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物料等衡式、电荷等衡式和质子等衡式;分布系数的计算及其应用

  强酸(碱)、一元(多元)强酸(碱)、强酸和弱酸的混合酸及两性物质的PH计算

  缓冲溶液的PH计算;缓冲容量、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和理论变色点;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滴定曲线、滴定突跃、指示剂的选择;强碱滴定一元弱酸、强碱滴定一元弱碱;多元酸和多元碱的滴定

  滴定强酸及弱酸的终点误差计算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要求:

  了解酸碱质子理论的酸碱定义、共轭酸碱对以及酸碱强度等基本概念

  掌握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的区别,物料等衡式、电荷等衡式和质子等衡式的写法

  掌握酸碱平衡体系中各型体分布系数的计算及其应用

  掌握酸碱平衡中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掌握缓冲溶液的PH计算,了解缓冲溶液的配制与选择、常用缓冲溶液、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等概念

  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变色范围,变色点,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熟悉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滴定曲线的绘制及其有关的问题,熟悉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可行性判据,计量点PH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等

  熟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和测定结果的有关计算

  第4章 络合滴定法

  主要内容:

  常用络合物

  络合物的平衡常数

  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

  络合滴定基本原理

  准确滴定与分别滴定判别式

  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要求:

  了解EDTA的性质及其与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和特点

  了解络合平衡体系中各种形成常数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掌握络合平衡中有关各型体的分布及浓度的计算

  理解络合滴定中的主反应和副反应,掌握各副反应系数的定义和计算、络合物条件形成常数的意义和计算

  掌握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

  了解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指示剂的选择,常用的金属指示剂,掌握终点与指示剂的变色点的关系

  掌握林邦公式及其计算,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络合滴定中的酸度控制。

  掌握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了解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

  第5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主要内容:

  氧化还原平衡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氧化还原滴定预处理

  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要求: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标准电极电位、条件电位和能斯特公式的意义,了解影响条件电位的主要因素,能运用能斯特公式计算任一电对的电极电位

  掌握氧化还原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了解氧化还原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绘制、化学计量点的电位的计算通式、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并与酸碱滴定曲线和络合滴定曲线比较

  了解氧化还原指示剂的类型及应用

  了解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作用和要求

  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的原理、方法特点、反应条件和应用范围

  掌握氧化还原滴定结果计算

  第6章 沉淀滴定法

  主要内容:

  滴定曲线

  莫尔法

  佛尔哈德法

  法扬斯法

  要求:

  了解沉淀滴定法对沉淀反应的要求

  掌握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斯法的方法原理、滴定条件、应用范围

  了解沉淀滴定法应用

  第7章 重量分析法

  主要内容:

  重量分析概述

  沉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沉淀的形成过程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沉淀进行的条件

  有机沉淀剂

  要求:

  了解重量分析法的特点和分类

  了解重量分析法对沉淀的要求

  掌握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及影响程度的计算方法

  理解沉淀的形成过程和各种类型沉淀的形成原因

  掌握造成沉淀不纯的原因及其减免的措施

  掌握不同类型沉淀的沉淀条件,理解均匀沉淀法的原理

  了解有机沉淀剂的特点、类型和应用

  第二部分, 仪器分析

  第1章 绪论

  主要内容:

  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

  仪器分析方法分类

  分析仪器的组成

  要求:

  理解仪器分析特点和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之间密切关系。

  了解仪器分析中各种分析方法和专用仪器以及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了解仪器分析的分类和分析仪器的组成

  第2章 色谱分析法

  主要内容:

  色谱法及其分类,色谱流出曲线及常用术语

  色谱分析基本原理:分配过程,保留值,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影响谱带展宽的因素,分离度,基本分离方程

  要求:

  了解色谱法及其分类

  理解混合物中各组分种色谱柱内得到分离的原因

  理解柱效率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理解速率理论方程对实际分离的指导意义

  掌握分离度的计算及其影响分离度的重要色谱参数

  第3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主要内容:

  气相色谱法及其特点

  气相色谱仪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

  填充柱气相色谱固定相

  开管柱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要求:

  了解气相色谱法的优点及其适用范围

  理解固定相及其重要操作条件的选择原则

  理解常用检测器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理解常用定性方法及定量方法的优缺点

  第4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主要内容: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与气相色谱法的区别

  固定相和流动相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液-固色谱法:原理、固定相及流动相

  化学键合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

  尺寸排阻色谱法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要求:

  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点及其适用范围

  理解常用检测器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理解各种分离方式的原理、适用的分析对象及选择原则

  理解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第5章 紫外-可见光谱法

  主要内容: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吸收定律-比尔定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分类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测定平衡常数、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异构体)

  要求:

  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理解比尔定律用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条件及其偏离因素

  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的基本构成部分及其作用

  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的误差及与仪器方法和浓度法关系

  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第6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主要内容: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过程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谱线的轮廓及其影响因素

  原子吸收的测量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和抑制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条件的选择及定量分析方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要求:

  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了解影响原子吸收谱线轮廓的因素

  理解峰值吸收与积分吸收的关系

  理解火焰原子化的基本过程

  理解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及其抑制方法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分析方法及实验条件的选择原则第一部分参考书目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周荷琴 等编,第三版,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周明德,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为掌握内容,※※为熟练掌握内容,其余为基本了解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1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 1-2 微型计算机系统

  ※ 1-3 计算机数据格式

  第二章 8086系统结构

  ※※2-1 8086/8088CPU的结构

  2-2 8086/8088CPU的引脚及其功能

  ※※2-3 8086/8088存储器组织

  ※ 2-4 8086/8088系统配置及CPU时序

  第三章 8086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

  ※※3-1 8086的寻址方式

  3-2 指令的机器码表示方法

  ※ 3-3 8086的指令系统

  第四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1汇编语言程序的格式

  ※ 4-2 MASM中的表达式

  4-3 伪指令语句

  4-4 DOS系统功能的调用

  ※ 4-5 程序设计方法

  第五章 存储器

  ※ 5-1 存储器的分类

  ※※5-2 随机存取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

  ※※5-3 CPU与存储器的连接

  第六章 I/O接口和总线

  ※※6-1 I/O接口

  6-2 总线

  第七章 微型计算机中断系统

  ※ 7-1 概述

  ※※7-2 中断处理过程

  ※ 7-3 中断优先级和中断嵌套

  7-4 中断控制器8259A

  第八章 可编程定时器/ 计数器8253及其应用

  ※※8-1 8253A的工作原理

  ※※8-2 8253A的应用举例

  第九章 可编程接口芯片8255A及其应用

  ※※9-1 8255A的工作原理

  ※※9-2 8255A的应用举例(键盘,显示器,打印机接口)

  第十章 串行通信和接口芯片8251A

  ※ 10-1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 10-2 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芯片8251A

  10-3 RS232C串行口和8251A的应用

  第十一章 模数(A/D)和数模(D/A)转换

  ※ 11-1 概述

  ※※11-2 D/A转换器

  ※※11-3 A/D 转换

  第三部分 考试要求

  1. 掌握8086/8088CPU的主要结构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构成方法。

  2、掌握8086/8088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3、掌握存储器结构和扩展方法。

  4、掌握输入输出的概念,常用I/O接口芯片工作原理及接口设计方法

  5、掌握中断基本概念及8086/8088CPU系统的应用。

  6、掌握模数(A/D)和数模(D/A)转换的原理及应用。

课程推荐

  • 注册会计师普通班
  • 注册会计师特色班
  • 注册会计师精品班
  • 注册会计师实验班
课程班次 课程介绍 价格 购买
普通班

班次特色
按照大纲(或教材)章节体系进行系统讲解,结合各章节考情分析、知识点讲解和总结,对大量极具代表性的重点、难点习题解题思路及过程的深入剖析。
课程组成
基础学习班+习题精讲班+冲刺串讲班+答疑版+vip

200元/一门
购买
课程班次 课程介绍 价格 购买
特色班

班次特色
含普通班全部课程+服务。同时开通模拟考试题库,题库以考试大纲为主导,准确把握考试重点、难点与考点,教授答题思路与方法,剖析历届考试失分规律,指明考试中“陷阱”、“雷区”和“误区”所在。帮助考生减少答题失误,助学员高分过关。
课程组成
基础学习班+习题精讲班+冲刺串讲班+模拟考试题库+语音视频课堂+答疑版+VIP

350元/一门 购买
课程班次 课程介绍 价格 购买
精品班

班次特色
含特色班全部课程+服务,同时为开通精品班的学员配备相应的直拨咨询号码,专人答疑,建立完善的学员信息库,及时回访跟踪,了解学员学习情况,督促学习,提高学员学习效率。
课程组成
基础学习班+习题精讲班+冲刺串讲班+模拟考试题库+答疑精华班+应试技巧班+语音串讲班+VIP金卡

650元/一门 购买
课程班次 课程介绍 价格 购买
实验班

班次特色
含精品班全部课程+服务,实验班学员享受班主任制教学制度,并签署协议,当期考试不通过退还该课程学费(必须参加当期考试)。选报实验班课程的学员,还将免费获赠上期考试同科目下其他所有名师主讲的课程!
课程组成
基础学习班+习题精讲班+冲刺串讲班+模拟考试题库+答疑精华班+应试技巧班+语音串讲班+VIP金卡+签署协议

900元/一门 购买
  • 注册会计师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

专业知识水平考试:
考试内容以管理会计师(中级)教材:
《风险管理》、
《绩效管理》、
《决策分析》、
《责任会计》为主,此外还包括: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
《中国总会计师(CFO)能力框架》和
《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试:
包括简答题、考试案例指导及问答和管理会计案例撰写。

专业知识水平考试:
考试内容以管理会计师(中级)教材:
《风险管理》、
《绩效管理》、
《决策分析》、
《责任会计》为主,此外还包括: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
《中国总会计师(CFO)能力框架》和
《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试:
包括简答题、考试案例指导及问答和管理会计案例撰写。

更新时间2022-03-13 11:20:17【至顶部↑】
联系我们 | 邮件: | 客服热线电话:4008816886(QQ同号) | 

付款方式留言簿投诉中心网站纠错二维码手机版

客服电话: